今日在關村賣場發(fā)現(xiàn),每每新品上市后都會引發(fā)水貨市場的一場搶購熱潮的蘋果,其新產(chǎn)品iPad mini在香港上市2天后,卻在中關村遭遇了冷場。
“要4S還是iPhone 5?還是要iPad3?”走進鼎好電子賣場,當記者表示對蘋果感興趣后,聽到多的仍是蘋果的上一代產(chǎn)品iPhone 4S和iPad 3的叫賣聲。除非主動詢問,沒有人主動提及iPad mini。記者走訪后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為數(shù)不多的幾家開始少量出售iPad mini,在鼎好、海龍、e世界三家中關村電子賣場內(nèi),絕大多數(shù)經(jīng)銷商都還沒有開始銷售iPad mini。
這種待遇對于蘋果這個電子賣場的“明星”來說并不多見。以往,蘋果新產(chǎn)品在香港上市后的一天內(nèi),首批“水貨”就會出現(xiàn)在中關村市場上,果粉或商務買家也會迫不及待地前來“嘗鮮”。這一次,人們對iPad mini的期待顯然有些降溫。多位蘋果賣家甚至告訴記者,要想在他們的門店看到iPad mini現(xiàn)貨,需要等到一周之后。
“要是定價在1500元左右那就合適了,現(xiàn)在香港賣2000多元人民幣,我們出手就得3500元了。”其中一位賣家劉先生透露,之所以不急著進貨,是因為首批iPad mini價格被炒得太高了,擔心賣不掉。其實,3500元左右的水貨加價程度并不算驚人。iPad 1和iPad 2產(chǎn)品剛進入中關村時,價格都曾破萬。
“iPad 2剛出來時,不少人愿意花兩三倍的價格買,因為畢竟性能提升了不少,可這iPad mini除了尺寸變小,性能改變不大。”在鼎好賣場二層,一位賣家坦言,上周六他們到貨了幾臺iPad mini,但目前只賣出去1臺。
一位資深果粉在微博上道出了iPad mini的尷尬:“我的iPad 4發(fā)貨了,沒買mini。桌子上工作用air,床上看電影玩游戲看書用iPad,路上和蹲廁所用iPhone,想不出來mini的使用場景。”定位與蘋果其他產(chǎn)品區(qū)分不明確,此外相比同類配置產(chǎn)品并不誘人的定價,成了不少果粉視iPad mini為“雞肋”的原因。